rohs2.0共管控几大电子电气
ROHS2.0共管控实施背景
随着电子电气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产品规模增大,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其中部分废弃物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改善此状况,欧洲联盟2002年颁布了《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该指令可以限制电子电气产品中六种有害物质的使用,其中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
然而,RoHS指令的签署只解决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问题。如果这些电子电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处理,所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依然造成威胁。因此,欧盟再次出台《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此指令强制要求生产商负责对其生产的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回收和处理。
WEEE与RoHS2.0共同构成了电气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控制的法律体系。本文将重点介绍RoHS2.0共管控的新特点。
RoHS2.0共管控的涉及范围
RoHS2.0共管控指在RoHS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上增加了“共管”(CoC)的概念,CoC在此指的是供应商间对电子产品使用有害物质情况的共同责任管理机制。在此,共同责任体现于:原材料供应商向设备生产商提供具备RoHS和REACH要求的非受限物质的证明文件、或定义一个证明管理系统。
RoHS2.0共管控指令涉及到第二产业中的一系列行业,包括了电气电子、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玩具等等一系列领域。在这些领域的产品中,通常都会有包含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零件。因此,在RoHS2.0指令中,需要强制要求供应商需对使用的相关物料提供证明。
RoHS2.0共管控的实施政策
RoHS2.0共管控中包含两个政策:负责供应商声明(DoC, 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和技术文件规范(TSD,Technical Specification Document),这些政策需统一阐述规范化的风险管理与应对制度。
在DoC中,设备生产商要对同系列的产品进行分类序列化,并在每个产品上进行分类标识。同时,需要对不同原材料在产品中的使用情况,及时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证明文件,以确保产品的系列标识能够得到正确的分类。
在TSD中,产业生产设备需要通过组建反应物元素、相应防护物质的自动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这个技术文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设备生产商在以后的生产作业中使用非受限物质。
RoHS2.0共管控改变了产业链的经营方式
RoHS2.0被广义使用以后,生产者出于遵循法规行为的目的,不断搜集关于有害物质的新资料,同时也提高了所有供应商的成本。在RoHS2.0政策正式实施之后,原材料供应商必须同时考虑到如何证明其供应的原材料符合RoHS2.0要求,也考虑到成本的考量。同时,该政策的推广,也给不属于相关产业链的厂商带来了机会。
因此,在RoHS2.0共管控的影响下,原先的电子电气产业链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电气电子产品行业还是零部件行业,都需要不断跟进行业发展的进程,提高产品的符合性和性能,从而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加完美的产品和应用服务。
本文着重介绍了RoHS2.0共管控的实施背景、涉及范围、政策以及其对产业链的经营方式带来的影响。RoHS2.0指令除了规定产品中的有毒物质的使用上限,同时还强调了企业的责任意识,协助整个产业链提高透明度,在法规遵循性和安全性方面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